孩子上学,一个都不能少
回过头来讲闭金芳上学故事。因为家庭的变故,闭金芳及弟弟、妹妹只能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,靠低保生活。
陪同记者采访的东龙镇初级中学刘副校长介绍,黄梅形姐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,国家免除学杂费,剩下的就只有生活费和住宿费。按照贵港市资助政策,姐弟俩每人每学期获得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650元,学校不收住宿费。在学校领导推荐下,去年,黄梅形获得爱心企业家资助2000元。今年,姐弟俩在校期间的伙食费又得到爱心人士每人每月400元资助,生活费已经解决。
“不担心,刚上高中,老师就跟我们说了。”面对记者同样问题,港北区大圩镇东篁村学子韦燕婷说,考上该市达开高中筑梦班时,第一次班会,老师就说了:“你们尽管努力读书,只要考上大学,就有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你们完成学业。”
“生活也得到政府的扶持。”黄梅形爸爸接过话茬介绍,前几年自己家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,政府安排他到公益岗位工作,自己还到学校当门卫,一人做两份工。加上政府低保补助,如今他们一家每月有3600多元收入,生活基本没有问题了。
早年外出打工的经历让她倍加珍惜眼前这个读书的机会,并取得优异成绩,获得2021年贵港市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能比赛一等奖,以及三好学生、优秀班团干等荣誉奖项;并获得2020至2021学年度国家奖学金6000元,此外还得到学校每学年1200元生活补贴。
有如此多好处,刘海龙原本破灭的大学梦又重新燃烧起来。
家住该市桂平市中沙镇桂新村刘海龙,今年7月顺利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毕业。他在参加自治区学生资助主题征文比赛中写道:“感恩国家的助学政策,是她在我濒临失学的时候拉了我一把;感恩党和国家,为我点燃希望的灯塔。”
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国家兜底教育,那么对于非义务教育的高中、大学,该市又是怎么让孩子能上学、上好学?
贵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干部谭明介绍,该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,在学前教育阶段免除保育费和教育费,在义务教育阶段提供生活费补助;在普通高中实施以国家助学金为主、以免学杂费为辅的资助政策;在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以国家免学费、国家助学金为主,奖学金、学校和社会资助、顶岗实习为辅的资助政策;在大学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补助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、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等机制。
像刘海龙这样失而复得的读书梦还有很多,今年23岁的陆珍平就是其中一个。2020年,听闻有免费的“农村医学”专业面向往届生招生,父亲马上通知在外打工的陆珍平回家。最终,陆珍平得以就读贵港市卫校护理专业。
如今,放假在家的韦燕婷总是很懂事,跟妈妈一起干农活,有时间也看自己的书。“打算考研究生,继续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。”韦燕婷说。
只要努力,总有一束光照亮你
2021年,韦燕婷如愿考上广西医科大学儿科专业,顺利申请到每学年助学贷款8000元。当年,该市妇联还给她提供3000元助学金,达开高中也给予500元路费补贴。上大学后,韦燕婷又享受到广西医科大学每学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。这些资助,为韦燕婷完成大学学业扫清障碍。
黄梅形是东龙镇初级中学初三学生,父亲腿脚不便,母亲长期生病住院,弟弟身体也不太好,一家四口就靠父亲支撑。面对这样的家庭,黄梅形和弟弟怎么完成学业?
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,让刘海龙学习倍加努力。在校期间,刘海龙获得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烹饪专业中餐热菜一等奖、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刀工技能比赛二等奖、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(中餐热菜项目)二等奖等奖项,并获得中式烹饪师四级技能证书。2021年,刘海龙获得国家奖学金6000元以及雨露计划1500元等资助。今年4月,刘海龙参加专业对口升学考试,被北海职业学院食品检验技术专业录取,这是刘海龙送给自己18岁最好的成人礼。
本文转自:人民网-广西频道
闭金芳的帮扶人、覃塘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绍忠介绍,在脱贫攻坚战中,政府把闭金芳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整个高中期间,闭金芳都享受免学杂费的政策,还能领取生活补助金。2021年夏天,闭金芳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考上大学。
“只有付出,才有收获。”如今,陆珍平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实习,正在备考护士资格证和升大专。“我的未来不是梦。”陆珍平噙着眼泪说。(王勇、张思)